普洱市古茶树区-普洱市古茶树区介绍

普洱市古茶树区文章为你介绍普洱市古茶树区的地理位置和海拔环境、古茶树种分类和古茶树面积、当地人文历史、栽培型古茶林(园)分布、澜沧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宁洱村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景谷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墨江县栽培型古树茶资源、孟连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景东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镇沅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以及古茶树群落的分布等知识 。
普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1.茶区地理位置和海拔环境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 , 澜沧江中下游和李仙江流域及其支流纵横全境 , 山脉属怒山和云岭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 。地跨北纬22°02 ′-24°50′ , 东径99°09′-102°19 ′ , 境内最低海拔317米 , 最高海拔3370米 , 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 。
2.古茶树种分类和古茶树面积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 ,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 全市各县(区)古茶树资源分布广 , 面积大 , 意识原始野生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二是过渡型古茶树;三是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古茶园 。这些古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原始森林中 , 生态环境未曾受到破坏 。据普洱市2007年卫星定位普查结果 , 古茶园和古茶树群落面积达100多万亩 。
3.当地人文历史
是布朗、佤、拉祜、哈尼、彝、傣等少数名族聚民区 。境内山峦起伏 , 层林叠嶂 , 亚热带阔叶雨林中 , 分布着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林 , 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 , 也是普洱茶的故乡 。
4、栽培型古茶林(园)分布
(一)、澜沧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芒景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 , 海拔1500米 , 栽培型古茶树树高4.20米 , 基部干径0.48米 , 最低分枝1.70米 , 树幅5.20米 。古茶园在芒景树周围原始森林中 , 生态环境好 , 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 。
景迈村栽培型古茶园
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 , 海拔1500米 , 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一万亩 , 树龄1300年左右 , 树形为乔木 , 树体高大 , 树姿开展和直立 , 分枝较密 , 长势中等 。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围森林中 , 生态环境保持较好 。景迈古树茶树叶长椭圆形 , 叶平均长15厘米 , 宽6厘米左右 , 叶色深绿 , 叶面微隆 , 叶身稍内折 , 叶缘平 , 叶质软 , 叶姿上斜 , 叶脉11-14对 , 芽叶色泽绿茸毛多;花冠直径平均3.7厘米左右 , 花瓣6-9片 , 花色白带绿 , 柱头3-4裂 , 子房有毛 , 果皮薄 。种籽性状:圆形或扁圆形 , 果径平均直径1.7×1.5厘米 。景迈古茶的鲜叶适宜制普洱茶、绿茶、红茶 。特别是生产加工的传统普洱茶 , 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 , 滋味醇厚 , 甘甜回味持久 。
景迈、芒景两村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分布在景迈大寨、芒景大寨、勐本、芒埂、芒洪、老酒房、糯干、邦改、弄蚌、南座等村寨 。
邦奈村栽培型古茶树
澜沧县富邦乡邦奈村 , 海拔1780米 , 古茶树高5.80米 , 基部干径0.57米 , 最低分枝1.68米 , 树幅5.20米 。古茶树栽培排列成1字形 , 每株间隔2米 , 树形展开成棚 , 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
【普洱市古茶树区-普洱市古茶树区介绍】(二)、宁洱村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宁洱县栽培型古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凤阳、磨黑、德安、黎明、孟先等5个乡(镇)的12个村寨 , 北纬22°40′-23°40′ , 东经100°00′-101°48′ , 海拔1000米-2800米之间 。据普查宁洱县古茶树(园)面积5万余亩 , 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较多 , 基部周长在30厘米以上的成片成林 , 与其他阔叶林生长在一起 , 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其中古茶树基部周长100厘米以上的有20株 , 基部周长200厘米以上的6株 。最大的一株基部周长有315厘米 , 树龄为800年 。宁洱是世界普洱茶原产地之一 , 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 。
困路上栽培型古茶园
宁洱县宽宏村困鹿山栽培型茶树 , 海拔1900米 , 有古茶树370多株 。其中1号古茶树为乔木型 , 树高9.8米 , 树幅5.9×5.2米 , 基部干径0.58米 , 最低分枝0.2米 , 树姿半开张 , 分枝密 , 嫩枝及芽体多毛 , 叶长9.8-11.1厘米 , 叶宽4.2×4.7厘米 , 叶形呈椭圆形 , 叶色绿色 , 叶面隆起 , 有光泽 , 叶尖渐尖 , 叶基楔形 , 叶齿浅 , 密 , 锐侧脉9-11对 , 萼片5枚 , 无毛 , 花冠直径3.7-4.9厘米 , 花瓣白带绿 , 质薄 , 柱头3-4裂 , 子房有茸毛;果皮较薄 , 种子直径1.2×1.4厘米 , 种皮较光滑 。所观测的2号、3号古茶树形态特征基本同1号古茶树 。根据这些形态特征 , 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 , 云南大叶种栽培型茶树 , 树龄400年左右 。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最佳 。
西萨、谦岗古茶园
宁洱县凤阳乡西萨、谦岗栽培型古茶园 , 光绪二十八年(1902)栽培 , 面积约100亩 , 适宜制普洱茶 。
(1)清真寺院古茶树
宁洱县城中清真寺院内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 , 树高10米 , 胸径38厘米 , 树龄400年左右 。
(2)小新寨古树茶
宁洱县新平办事处小新寨有栽培型古茶树1株 , 树高8米 , 基部周长84厘米 , 一级分枝98里面 , 分出5杈 , 最大基部直径41厘米 , 最小29厘米 , 二级分枝10杈 , 树龄待考察 。古茶树性状特征为:叶长椭圆形 , 叶色墨绿 , 叶头急尖或渐尖 , 叶面较隆起 , 侧脉9-12对 , 锯齿42对 , 光泽性亮 , 叶缘呈波浪形 , 叶质软 , 平均叶长14.9厘米 , 宽6.4厘米 , 平均叶柄长0.3厘米 , 叶柄绿色 , 叶背、叶脉绒毛满披且密集 。花萼5枚 , 新生枝节间1.2×2,.0厘米 , 花芽较多 , 芽黄绿色 , 每个芽上有包着花芽的鳞片 , 新生枝绒毛密布 。树姿张开 , 分枝较密 , 树龄500左右 , 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
(3)德安大黑山古茶树
宁洱县德安乡大黑山栽培型古茶树 , 树高5-12米左右 , 基部周长40-80厘米 , 8株古茶树 , 其中有6株排成1字行 , 另两株生长在田埂上 , 生长正常 , 分枝密 , 树龄300年以上 。在周围有人家住过的旧遗址、遗迹 。
新寨古茶园
宁洱县磨黑新寨栽培型古茶园 , 面积约150亩 , 树龄在百年以上 。
(三)、景谷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田坝乡古茶树
景谷县田坝乡海拔1150米 , 有栽培型古茶树 , 树高5.7米 , 基本干径0.55厘米 , 最低分枝0.45米 , 树幅4.98米 , 树形乔木型 , 树姿直立 , 适宜制普洱茶、绿茶 。
秧塔栽培型大白茶古树茶
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茶房地栽培型古树茶 , 海拔1740米 , 古茶树树高6.1米 , 树幅4.6*4.8米 , 基部干围144厘米 , 属小乔木型 , 树资半张开 , 长势强 , 最低分枝1米 , 分枝密度中 , 嫩枝有毛 , 芽叶绿白色 , 茸毛多 , 适宜制绿茶 。
(四)、墨江县栽培型古树茶资源
景星乡栽培型古茶树
墨江县景星乡海波1270米 , 栽培型古茶树树高3.86米基部干径0.32米 , 最低分枝0.52米 , 树幅2.75米 , 树形乔木 , 树姿开张型 , 适宜制绿茶 。
界碑古茶树
墨江县界碑海拔1270米 , 栽培型古树茶 , 树高3.30米 , 基部干径0.42米 , 最低分枝1.00米 , 树幅5.20米 , 树形乔木 , 树姿开张型 , 适宜制绿茶 。
(五)、孟连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糯东古茶树
孟连县糯东存海拔1600米 , 古茶树树高8.06米 , 基部干径0.36米 , 最低分枝1.50米 , 树幅7.00米 , 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
(六)、景东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花山乡古茶树
景东县花山乡海拔1720米 , 古茶树基部干径100厘米 , 树高960厘米 , 最低分枝80厘米 , 树幅820厘米 , 树型高达乔木 , 树姿直立 , 适宜制绿茶 。
和平村古茶树
景东县京福乡和平村 , 海拔1960米 , 栽培型古茶树 , 树高7.65米 , 胸围1.81米 , 树幅1.65*2.56米 , 一级分枝92厘米 , 二级分杈9枝 , 其中分别为92、790、76、71、70、50、50、40厘米 , 树型高达乔木 , 树姿直立 , 分枝较稀 , 树龄千年左右 , 叶椭圆形 , 叶色绿叶头急尖渐头 , 叶面隆 , 光泽 , 叶质软 , 制绿茶品质最佳 。
(七)、镇沅县栽培型古茶树资源
振太乡古茶树
镇沅县振太乡山街存 , 海拔1857米 , 栽培型古茶树 , 树高7.8米 , 胸围干径42.7厘米 , 树型高大乔木 , 树姿直立 , 适宜做绿茶、普洱茶 。
头古茶树
镇沅县河头存海拔2100米 , 栽培型古茶树 , 树高9.6米 , 基部干径0.8米 , 最低分枝0.9米 , 树幅6.7米 , 树型高大乔木 , 树姿直立 , 适宜制绿茶、普洱茶 。
马邓村古茶树
镇沅县马邓村海拔1760米 , 栽培型古茶树树高7.5米 , 树幅6.1*6.0米 , 小乔木型 , 树姿开张 , 长势正常 , 分枝密 , 芽叶黄绿色 , 茸毛多 , 适宜制绿茶、红茶、普洱茶 。
砍盆箐古树茶
镇沅县勐大镇砍盆箐 , 海拔1910米 , 栽培型古茶树有十多亩;小乔木型 , 树姿半张开 , 长势弱 , 嫩枝有毛 , 芽叶黄绿色 , 茸毛多 , 适宜制作普洱茶、绿茶 。
海棠古树茶
镇沅县田坝乡海棠栽培型古茶树 , 有106棵 , 平均树高5米左右 , 最大树基部干径27厘米 , 树姿开张型 , 适宜制作普洱茶绿茶 。
罗家存栽培型古茶树
镇沅县罗家村 , 海拔1857米 , 栽培型古茶林大都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 , 面积较大 , 树高3——5米 , 大部分已修剪、矮化;树形乔木 , 树姿开张、直立 , 分枝较低 , 适宜制作绿茶、普洱茶 。
过度型古茶树资源
澜沧县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发现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 , 他不仅使国家的珍惜植物和国宝 , 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属国家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
这棵过度型古茶树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 , 海拔1900米 , 树高11.8米 , 基部干径1.14米 , 树幅8.2*9.0米 , 最低分枝0.70米 , 一级分枝3个 , 二级分枝13个 , 树型乔木型 , 树姿直立 , 树龄千年以上 。
茶树叶片平均长13.3厘米 , 宽5.3N米 , 叶形呈椭圆 , 叶尖渐尖 , 叶面微隆 , 有光泽 , 叶缘微波 , 叶身平或稍内折 , 叶质厚软 , 叶齿细浅 , 叶脉7一12对 , 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稍多毛 , 芽叶黄绿色 , 节间长3.7厘米;花冠较大 , 平均花冠4.6×4.3厘米 , 花瓣10(9-12)枚 , 花瓣有微毛 , 花瓣平均2.3×1.5厘米 , 雄蕊高于雌蕊 , 花丝平均173枚 , 柱头多 , 为4—5裂 , 花柱平均长1.34厘米 , 子房多毛 , 萼n+5个 , 平均4.3×4.3厘米 , 绿色 , 外无毛 , 边缘有睫毛 , 内有毛 , 花梗长平均1.34厘米 , 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2.5厘米 , 果形扁圆或肾形 , 果皮绿色有微毛 , 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 , 还有一下陷的圆痕 。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抗逆性强 , 发现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 。适制红、绿茶 , 品质良好 , 滋味鲜浓 。
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 , 又具有栽培型茶树芽叶 , 枝稍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问的过渡类型古茶树 。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
干家寨1号野生型古茶树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上坝平边坡脚 , 海拔2450米 , 树高25.6米 , 树幅22×20米 , 最低分枝3.6米 , 第二分枝7.3米 , 基部干径1.2米 , 胸径0.86米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分枝较稀 , 树龄2700年 。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长宽14.0×5.8厘米 , 椭圆形 , 叶尖渐尖 , 叶面平 , 叶色深绿有光泽 , 叶缘和叶身平 , 叶厚 , 革质 , 叶脉9—1 1对 , 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 , 叶柄微紫色 , 鳞片有少量茸毛 , 嫩枝无毛;花冠大 , 平均直径5.7×5.6N米 , 花瓣白 , 14(12—15)枚 , 无毛 , 柱头5裂 , 裂位l/2_l/3 , 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 , 萼片5枚 , 大小为0.5—0.7N米 , 绿色 , 外有中毛 , 花梗无毛 , 长1.1厘米 。
千家寨2号野生古茶树
位于小吊水头峡谷中 , 海拔2280米 , 野生古茶树 , 树高19.5米 , 树幅16.5×18米 , 最低分枝高8米 , 基部干径1.023g: , 胸径0.86)t(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分枝稀 , 树龄2500年 。主要形态特征:叶片平均大小12.8×5.9厘米 , 椭圆形 , 叶尖渐尖 , 叶面微隆 , 叶色深绿 , 有光泽 , 叶缘锯齿线 , 叶身平 , 叶革质 , 叶脉9—10对 , 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 , 花冠大 , 平均直径6.5×6.6厘米 , 花瓣白色 , 11(11—12)枚 , 无毛 , 柱头4裂 , 裂位1.5厘米 , 花柱中下有少毛 , 子房茸毛特多 , 萼片5枚 , 绿色 , 中毛 , 大小O.5×0.5厘米 , 花柱长l厘米;果实仅采到一个 , 皮厚 , 柄短 , 果径1.7J_厘米 , 仅一一个心 。千家寨l号2号野生古茶树的树型、叶片及繁殖器官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相同 , 为同一类型 , 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 , 为厚轴茶系 , 不能利用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 , 古茶树群落 , 由8处野生茶树群落组成 , 约4200亩 。
雅鹿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雅鹿古茶树群落 , 生长在海拔220C)米 , 面积100亩 , 其中l号古茶树树高8米 , 基围215厘米 , 直径68.5厘米 , 树幅9×10米 , 树姿直立 , 其间长直径3()_60/亘米 , 2号茶树 , 树高13.5米 , 基部周长1’70)N米 , 直径40厘米 。还有茶山箐大茶树群落 , 位于雅鹿茶山箐附近 , 有百年前瑶族居住的遗址 , 较大的有8株占茶树 , 古茶树群落面积约l万亩 。
烂坝箐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勐先乡板山烂坝箐1号古茶树 , 树高15米 , 基部周长135厘米 , 胸围115厘米 , 树体上满披青苔 , 爬树龙等寄生植物 , 长势旺盛 , 一级分枝高2.3米 , 分出2枝 , 径围15厘米、50I厘米 , 二级分枝4枝 , 该树生长在南向北’70'’斜坡上 , 无病虫害症状 。2号古茶树 , 树高18米 , 基部周长155厘米 , 树姿直立 , 一级分枝高10米 , 分两枝 , 生长在30 。斜坡上 , 长势良好 。3号古茶树 , 树高10米 , 树姿披张型;树幅较大 , 基部周长250N米 , 生长在箐边45 。斜坡上 , 一级分枝擦地皮分出8杈 , 最粗周长158厘米 , 最细8厘米 。茶树叶椭圆形 , 叶色绿色 , 叶尖渐尖 , 叶缘微波浪形 , 光泽性强 , 叶面微隆 , 锯齿29—35对 , 叶脉10X;t , 叶质柔软 , 平均叶宽13.8—5.4厘米 , 叶柄平均长为0.6厘米 , 绿色 , 主脉突出 , 叶柄、叶背均无毛或少毛 。
干坝子古茶树
宁洱县梅子村干坝子大山茶树群落 , 位于海拔2200米 , 干坝子原始森林中茶树群落 , 其问茶树与阔叶林混生 , 面积约5000卣 。其中一株树高6米 , 基部周长50厘米 , 树龄千年左右 。
豹子洞古茶树群落
宁洱县凤阳乡白草地豹子洞古茶树群落 , 其中一株树高18米 , 树姿直立 , 基部周长1米至4.5米 , 长势良好 , 生长在箐沟中间 , 无病虫害症状 。宁洱县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 , 分布在团结村的中寨、新寨、、r口寨等所属地域 , 海拔1710—227l米之间 , 北纬22 。14’一20'’16’55” , 东径101 。04’55”一101 。6’20'’之间 , 森林中野生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原始森林 。古茶树基部周长在2.0米以上的有3株;1.0—2.0米20多株;1.0以下的无数株;10厘米至60厘米随处可见 。综上述看 , 嫩枝和芽体无毛 , 平均叶长宽15.5—5.7厘米 , 叶形长椭圆形 , 叶色绿和深绿 , 有光泽 , 叶面平 , 叶尖端渐尖 , 叶基楔形 , 叶质较脆 , 叶齿稀锐 , 叶缘近基部l/3无齿 , 侧脉9—10对 , 叶柄、叶背、主脉均无毛 , 萼片5枚 , 无毛;花冠直径6.0—8.5厘米 , 花瓣9一10片 , 质厚 , 白色无毛 , 柱头4—5裂 , 子房密被柔毛;果柄粗6厘米 , 果皮厚3厘米 , 种皮粗糙 。从这些形态特征来看 , 品种属大理茶种1『2melli2t2nensis(wwsmih)meliotl 。古茶树位于扬龙大地、刺竹林 。1号古茶树基围247厘米 , 一级分枝高10厘米 , 5权 , 最粗95厘米 , 最细22厘米 。’二号古茶树基围165厘米 , 一级分枝6权 , 二级8权 。三号古茶树 , 基围253厘米 。六号古茶树基围354厘米 , 一级分枝擦地皮分权、二级10权 。
兰庆村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德安乡兰庆村茶树地、新厂河、黄草坝拼栊LLI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 。其中拼栊古茶树基部周长100厘米 , 最小的20J厘米 , 20N米左右的随处可见 , 面积2000亩左右 。兰庆村万亩野生古茶林 。1号古茶树基围90厘米 , 树高10米 , 一级分枝三权 , 生长于箐边 , 周围有lO多株直径在8—15厘米的小茶树 。2号古茶树基部干径28厘米 , 干径70I厘米 , 90J厘i米两枝 , 树高25米 , 大茶树周围生长着直径在l一2米左右的栋类和其他杂树 , 生态原始 。六号古茶树树高8米 , 树幅6×9米 , 一级分枝沿地面分出5权 , 干径30—67厘米 , 长势良好 。该区古茶树(除6号外)形态特征:叶为长椭圆形 , 叶色深绿或墨绿 , 平均叶长宽为14.1×5.O厘米 , 侧脉9一12对 , 叶质柔软 , 锯齿分布稀疏 , 有16×45g,r , 叶面微隆有光泽 , 叶基部2/3或l/3处无齿 , 叶柄、叶背、主脉(突出)无毛、叶尖端渐尖 , 叶基楔形 , 青芽力一般 , 腴芽不突出 , 芽头小而呈紫褐色 , 新生枝节间长l一8厘米 , 茶饼病 , 白星病突出 , 偶有虫口 。从以上形态特征看 , 除6号外 , 其余的为大理茶和普洱茶种 。
杨家寨野生古茶林
宁洱县黎明乡兴乐仙人村杨家寨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 。生长在海拔1800—2040米 , 位于北纬22 。46’26'’ , 东经101 。22’48” 。属于南亚热带山地雨林植被类型 。l号野生古茶树为乔木型 , 树高21.3米 , 树幅9.9×10米 , 基部干径0.67米 , 最低分枝O.38米 , 2号、3号、4号野生茶树同属大理茶种 , 茶树面积2万亩左右 。
白菜地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磨黑新寨白菜地古茶树群落 , 古茶树基部周长0.7—2.6米之间 , 树高在5米至25米左右 , 数量在50株以上 , 基部周长在10多厘米的数不胜数 , 最大的基部周长25厘米 , 最小的10厘米 , 树高15米 。9号古茶树树高18米 , 基围135厘米 , 一级分枝10厘米 , 分三权 , 干径55、65、75厘米 , 长势良好 , 分枝稀;10号古茶树基围260厘米 , 树高15米 , 已中空 , 从老桩擦地面发出9枝干径10—25I夏米 , 树体上长满寄生植物 。以上占茶树形态特征:叶形为长椭圆形 , 叶色绿或深绿 , 叶尖端渐尖或急尖 , 叶面平滑或微隆 , 有光泽 , 叶缘呈微波状或波浪状 , 叶质柔软 , 侧脉9一12对 , 锯齿10—45对 , 平均叶长5.2一13.1厘米 , 新生枝平均节问长0.7一1.5厘米之问 , 木质化枝节间1.5—4.7厘米之间 , 嫩叶呈黄绿色 , 叶柄绿 , 叶背主脉均无毛 , 近叶柄l/3或2/3处尤齿 , 叶基楔形 , 锯齿稀疏 , 间距约0.2一O.7厘米 , 长势较好 , 生态较原始 。
小高厂野生古茶树
宁洱县小高厂海拔2200米 , 野生古茶树乔术型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300)~!米 , 基部干径68.4厘米 , 树高783厘米 , 树幅537厘米 。
景谷县正兴乡翁村困庄大地 , 海拔2410米的原始森林内 , 野生古茶树树高20.00米 , 树幅16.50米 , 胸围2.76米 , 胸径8.78米 。树型乔木 , 分枝低 , 树姿开展 , 树龄约1600年 。叶长16.9厘米 , 叶宽3厘米 , 椭圆形 , 叶面微隆 , 叶身微内折 , 叶尖尾尖 , 叶上斜 , 叶质厚软 , 叶色浓绿有光泽;一芽三叶长13.15厘米 , 芽长4.5厘米 , 芽无茸毛 , 鳞片淡红色 , 芽稍绿色 。
水浸出物39.8% , 茶多酚28.50A ,  , 氨基酸2.45% , 咖啡碱3.17% , 野生型茶树(茶叶)不能开发利用 。
腊福黑山野生古茶树
孟连县腊福黑山 , 海拔2440米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220/亘米 , 基部干径76.4厘米 , 树高120¨O厘米 , 树幅500N米 。
大水缸野生古茶树
景谷县大水缸村海拔2100米 , 野生古茶树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80l里米 , 基部干径76.4厘米 , 树高2200里米 , 树幅750厘米 。
澜沧县野生古茶树群落
澜沧县境内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广 , 面积大 , 初步考察发现有发展河乡、雅口冲墙房后山、南岭麻力南美河山心密巴谷山、安康南棚山心、富邦多衣林后山、竹塘马鹿塘、哈虎吗、木嘎哈卜吗后山、东河王佛爷山心、消塘、团山、文东湾河山心、雪林芒登后山、拉巴音同山等地带都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 , 面积十万亩左右 。澜沧县老挝黑山 , 海拔2440米 , 野生古茶树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490厘米 , 基部干径’70I厘米 , 树高1320厘米 , 树幅250厘米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分枝密 。
澜沧县帕令黑山东下角海拔2029米一2360米之间都有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 。帕令黑山原始森林生态未受任何破坏 。发现两棵野生古茶树 , 树上披满了苔藓植被、缠满藤蔓 。l号野生古茶树 , 树高26.75米 , 基部围1.66米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分枝密 。2号野生古茶树 , 树高1 4.60米 , 基部围2.30米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古茶树生长枝叶葱笼茂盛 。澜沧县营盘乡大烂巴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 生长在坡陡林密的原始森林中 , 其中一棵树高16.60米 , 基部粗围2.61米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生长茂盛 。
景东县野生古茶树
景东县平掌村海拔2l00米 , 野生古茶树为乔木型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1010厘米 , 基部干径60厘米 , 树高2650厘米 , 树幅905厘米 。
景东县驴打泥塘 , 海拔2520厘米 , 野生古茶树为乔木型 , 树姿直立 , 基部干径56.6厘米 , 树高2175厘米 。
景东县李家村 , 海拔l 830米 , 野生古茶树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200厘米 , 基部干径40厘米 , 树高680厘米 , 树幅905厘米 。
景东县石大门 , 海拔2530米 , 野生古茶树为乔木型 , 树高4500厘米 , 基部干径83.4厘米 , 树幅500厘米 , 最低分枝250厘米 , 树姿直立 。
景东县花石岩梁子 , 海拔2320厘米 , 野生古茶树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210厘米 , 基部干径30厘米 , 树高1037厘米 , 树幅480厘米 。
墨江县野生古茶树
墨江县苍南塘 , 海拔2075厘米 , 野生古茶树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97厘米 , 基部干径43厘米 , 树高587厘米 , 树幅270厘米 。
景谷县野生古茶树
景谷县大黑龙潭 , 海拔1970米 , 野生古茶树 , 树型乔木 , 树姿直立 , 最低分枝2lO厘米 , 基部干径30厘米 , 树高1037厘米 , 树幅480厘米 。
西盟县野生古茶树群落
西盟县佛殿山天池 , 海拔2100米 , 佤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共分为五大片 , 面积19平方公里 , 28500亩 。其中佛殿山6平方公里 , 大马散4平方公里 , 倮铁科3平方公里 , 土克压3平方公里 , 大黑山3平方公里 。这些野生古茶树群落 , 具有典型乔木性状和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特征 , 构成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茶树遗传基因库 。
佛殿山野生古茶树群落 , 树龄800年以上 , 自然植被保存完整 , 未曾受到任何破坏 。
1号茶树 , 生长在海拔2106米 , 树围2.8咪 , 树干直径0.8咪;2号茶树 , 生长在海拔2088米 , 树围2.53米 , 树干直径0.81米: , 树高6米 , 树幅6.3米;3号茶树 , 生长在海拔2107米 , 树围2.2米 , 树干直径0.70米 , 树高18米 , 树幅5米;4号茶树 , 生长在海拔2100米 , 树围1.98米 , 树干直径0.63米 , 树高10米 , 树幅4米;5号茶树 , 生长在海拔2107米 , 树围1.8米 , 树干直径0.57米 , 树高12.5米 , 树幅4米 。
?
?
?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