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猴头菇塑料大棚如何栽培


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 , 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 , 肉嫩、味香、鲜美可口 。 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 。 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 。 这种齿菌科的菌类 , 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 , 长约1~3厘米 , 它的子实体圆而厚 , 新鲜时白色 , 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 , 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 , 上部膨大 , 直径3.5~10厘米 , 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 , 故称“猴头菇” , 又像刺猬 , 故又有“刺猬菌”之称 。 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 , 菌肉鲜嫩 , 香醇可口 , 有“素中荤”之称 。

【大棚】猴头菇塑料大棚如何栽培

文章插图

猴头菇的形态特征
猴头菇外形似猴子的头 , 因而得名 。 孢子透明无色 , 表面光滑 , 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 大小约 6.5 - 7.5 & micro; m×5×5.5 。 菌丝细胞壁薄 , 具横隔 , 有锁状联合 。 菌丝直径为10-20 。 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 。
子实体呈块状 , 扁半球形或头形 , 肉质 , 直径5-15cm , 不分枝(与假猴头菌的区别) 。 新鲜时呈白色 , 干燥时变成褐色或淡棕色 。 子实体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 。 菌刺密集下垂 , 覆盖整个子实体 , 肉刺圆筒形 , 刺长1-5cm , 粗1-2mm , 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 , 子实层上密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 , 但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 , 并且野生的猴头菇一般成对生长 。
猴头菇塑料大棚如何栽培?
猴头菇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和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的中高档食用菌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鲜猴头菇的销售市场逐步扩大 。 普及猴头菇栽培既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 又可帮助菇农致富 。 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一、塑料大棚建造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 。 大棚规格:东西长45米左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 , 南北宽8米 , 北墙高(含下挖深度)2.8米 , 南墙高1. 6米 , 南北每隔15米砌一分隔墙 。 墙为砖结构 , 北墙为双层空心墙 , 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两窗以便通风 。 棚内地面下挖50厘米 , 棚顶面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 。 有条件的菇农也可利用冬暖蔬菜大棚进行猴头菇栽培 。
二、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 应用塑料大棚栽培 , 在山东一般应于10月中旬制栽培袋 , 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 , 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
三、栽培袋的制备
1.培养料配制 配方①:棉子壳90% , 麸皮8%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配方②:棉子壳58% , 杂木屑30%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配方③:棉子壳50% , 玉米芯粉38% , 麸皮10% , 石膏1% , 过磷酸钙1% 。 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 , 按料水比1:1.2~1:1.4加水调至含水量65% 。
2.装袋 采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 , 每袋装干 料重约0.4千克~0.45千克 。 料要适度压紧 , 然后用绳所紧袋口 。
四、灭菌
1.常压灭菌 将培养料袋分层置放灭菌锅内 , 加热至100℃ , 保持10小时 , 停火焖5小时~6小时 , 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 。
2.高压灭菌 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 , 料袋亦分层放置 , 保持压力1. 2千克/平方厘米2小时 , 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 , 开锅盖将料袋取出冷却 。 大容量灭菌锅灭菌时 , 如将压力升至1. 5千克/平方厘米则易发生熔袋、胀袋现象 , 影响灭菌效果 。
【【大棚】猴头菇塑料大棚如何栽培】

    推荐阅读